文物知識
萬歷朝官窯瓷器生產源源不斷,傳世品很多。萬歷朝長達48年,瓷器燒制規模在明代較大。明萬歷時期社會經濟生活急劇變化,商品經濟迅速發展,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。它反映在瓷器生產上,民窯壯大,可以燒出和官窯相比美的瓷器,到了后期一部分官窯采用官塔民燒的辦法。在生產工藝上,分工明細,專業化程度高,使其提高了水平,青花制作工藝日益精湛。紋飾題材以花卉、嬰戲、龍鳳為主。
其中萬歷民窯青花瓷器胎子潔白,有粗有細,同是碗、盤,也有厚薄之分。釉子白中閃青、光潤。青花顏色有濃艷閃紫的,也有藍中泛灰的。繪畫比較潦草。常見紋飾有獅球、嬰戲、高士、人物故事、山石花果、鵲桃、石榴、荷塘游鴨、鳴鳳、進寶圖、蕉石玉兔、達摩、魁星、布袋和尚、仙翁、螃蟹、團螭、梅花、向日葵、山水等。仙翁的腦門很高,像冬瓜;螭虎、獅子的頭很圓,稀疏的長發后飄;小孩兒的頭大,后腦勺大,和身體不成比例。此時瓷器上繪的山水風景畫面,絕大多數是背景,作為主題紋飾出現則主要在天啟。萬歷青花民窯款有年號款,也有古語款、贊頌款、圖記款等。如"福"、"壽"、"金玉滿堂"、"玉堂住器"、“富貴佳器”等。
這一時期的大器很多,一般都有接胎痕跡,底足無釉。小件瓷器常見有各式盒子、筆桿、筆山、盤、碗、香薰、爐、蓮瓣形洗、燭臺、各式托座、執壺、盆、璧瓶等,有的修胎較精細,有的則稍粗。盒類瓷器多變形,不平整,撇口碗的口沿有極小的凸起邊,盤塌底嚴重,碗、盤足內有跳刀痕和火石紅色。萬歷官窯青花款多六宇雙行楷書,筆鋒有力勁秀,也有較粗擴的。
底部公共信息
